还不赶快来体验!!!
南北两宋盐税极高,盐价本身就很高,到了地方,地方官员为了贪污从中捞好处,又各种巧取豪夺,最后卖给百姓的往往是劣质且不足量的盐。
百姓买到的官盐往往是发黄发臭潮湿成块,吃起来苦涩不已,价格还高,量还不够,就这还经常缺货。
人不能不吃盐,官盐不行,那就只能买私盐,私盐的质量好,价格比官盐便宜一倍还要多,那么不买私盐就是傻子了。
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极为庞大的私盐贩售集团,遍布各地,沿海内陆到处都是贩卖私盐的团伙,宋政府屡次重拳出击,私盐屡禁不绝。
而且从官方到地方,似乎都对私盐的存在达成了奇怪的默契,大家一起从盐身上捞好处,最后受苦的,就是国库和百姓。
郭鹏严控质量、数量和价格,把盐务控制的很好,所以延德年间,私盐并没有存在的市场。
根据临淄营的汇报情况,大约在兴元二年开始,河北盐务部门就开始出现了官员偷取官盐私自倒卖的事情。
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盗取官盐,然后用低于官盐的价格卖给商人,从中获利。
而商人消息灵通,知道各地官盐价格不同,根据各地与盐产地的距离区别,越近价格越低,越远价格越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