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首席琵琶独奏了主题之后,另一把琵琶和两把扬琴两把二胡一起加入,对主题的气魄进行铿锵的确定和强调。
好多华人又怔住了,刚刚想起的那点什么似乎又都空白了。
作曲家在改编这首曲子时是绝不敢马虎敷衍的,而台上十六位演奏也聚精会神,连还没动手的人似乎也比演奏时还更投入更动情。
把主题高度确定之后,乐曲像是倒叙一样开始了前奏,由扬琴和琵琶相互呼应着先是娓娓道来,然后三弦由点缀装饰逐渐到激荡起涟漪甚至是波澜。
毕竟合奏嘛,纽约的观众们是要比听独奏时要更投入一些,对新鲜音色的感受也更多一些,好奇心似乎得到更多的满足。不过对大多数华人而言肯定是没啥新鲜感也满足不了猎奇心理的,随着乐曲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之前还各种看稀奇凑热闹瞎起哄的同胞们这会都安静了,他们的脸上再看不到那些兴奋或者窃喜,他们也不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他们就像变了个人,变得那么深沉或者肃然又或伤感,不管是年轻张扬的尚浦校友还是老成持重的浦音校友又或者法拉盛的生意人。
台上出来没几天甚至还在被时差折磨的演奏家们似乎也想念祖国了,动作表情都是思念。别说台上了,连尤老师也是一脸庄重目不斜视。
观众席上也不是所有人都专注于音乐,有些民族的听众就还有闲心注意到身边中国人的惊人变化,这种变化似乎比音乐跟吸引,他们还会留心观察。
乐曲行进得比较快,好像没过多大会不知不觉就已经是十六个演奏家全奏了,火力全开的感觉,二胡厚重沧桑,三弦铿锵激昂,琵琶风卷残云,扬琴行云流水,四声部一起颂唱那些已经被回忆起来的旋律的最**。
音乐厅里已经多少人热泪盈眶潸然泪下,而且那么光明正大不躲不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