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嗯,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了。”林萧点了点头道,“这个词儿,其实也有一些说法的。”
“名媛”的产生背景,源自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工业革命。
当时出现一群不具贵族血统的新富阶级,因投资金融事业一夜致富,这些暴发户的妻子女儿为了向世人炫耀财富,身着华服出入社交场合,跻身上流社会,由于她们身上并没有诸如伯爵夫人、公主之类的贵族称谓,所以为了方便起见,就被统称为“名媛”。
现在讲名媛,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女人的雅称,她们因为一般会出席一些交际场合,就被这样称呼。与身份的关系或者有无褒贬,要看人们怎样看她和评价她。
以前有一种老的说法,叫作“名件”,专门为形容那些象牙塔尖上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单单一个“名门闺秀”仍不足表示她们的纡贵,她们是淑女中的淑女,女人精华中的精华,称为“名件”,绝对讲究阶级,讲究出身。
她们既有血统纯真的高贵族谱,更有全面的后化调理:她们都持有著名女子学校的文凭,家庭的名师中既有前朝的遗老遗少举人学士,也有举止优雅的英国或俄国没落贵族的夫人;她们讲英文,又读诗词;学跳舞钢琴,又习京昆山水画;她们动可以飞车、骑马、打网球、玩女子棒球、甚至开飞机……静可以舞文弄墨、弹琴、练瑜珈……
她们的闺中密友可能是李鸿章的孙女、美国第一夫人的妹妹,她们的母亲可能陪过日前刚过世的英国百岁玛丽皇太后饮下午茶,她们的母亲们缠过了放开的,塞着棉花的半残废的勉强塞进高跟鞋的文明脚,踩起华尔兹步来一点也不含糊。
或者就因为母亲那一代的脚上的遗憾,名件们从小就被送去白俄的芭蕾培训班。
她们父亲的朋友们,都是当今在野或已下野的国家级名士,她们在年幼时被这些叔叔伯伯抱在膝上,拔过他们的胡子,玩过他们胸前的勋章。
名件们的婚姻不一定美满,但她们的婚礼,百分之百令整个城市都为之震撼,令小市民津津乐道,甚至已载入口头史册上代代相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