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抗日神剧?”林萧扫了一眼电视屏幕,顿时就皱起了眉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徒手撕鬼子之类的剧情屡见不鲜,甚至有人调侃说,鬼子坚持了八年,真不容易!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的表象,所以透露出的问题是,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
“抗日”逐渐简化成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
不过这东西能有市场,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毕竟抗日剧属于主旋律范畴,题材稳妥,而且每年的电视台需求量很大,老百姓喜欢看这个热闹,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总之对投资者来说,性价比和安全性都很高。
但是抗日剧多了之后,就存在一个竞争关系了。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毕竟电视剧的题材就那么多,老百姓爱看的元素也明摆着,古装剧、涉案剧被踢出黄金档,宫斗、穿越被禁止,家斗、谍战数量太多被调控,现实题材更是禁忌多,边界不清难以琢磨,剩下的只有抗日剧这个旱涝保收的避风港可以做文章。
当所有的编剧都开始写抗日剧之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创作的同质化,为了搏出位,赚稿费,所以就不得不推陈出新,于是偶像化抗日、家斗式抗日、谍战加抗日、武侠抗日……牛鬼蛇神全搞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