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宋玥要求的是深探,也不知江冬生和韩戚风是怎么想到的,寻了几支洛阳铲过来,先是去露天矿面那边去探,渐渐向外扩散。
半天功夫,就给宋玥回馈了个好消息来,他们带的最深的洛阳铲能探三丈,那一片露天的矿面探了一遍,至少这一片的石炭层深度都超过三丈。因为打出来的都是黑乎乎的石炭,几乎没遇上大片的石头。偶尔遇上一块半块碍事的石头,稍稍移动个几寸再下探,就又能下去了,说明石块不大。
那一片露天矿啊……宋玥飞快地在心里盘算,就这一片,用五十个工人挖,也够挖半年了。
傍晚,宋玥带着两车新挖出来的石炭,披星戴月地赶回城。
第二天,她就不用再出城了。探矿的仍旧有韩戚风带着,搭棚子建工房等基建交给了宋广友,至于运输后勤物资的事情,就交给了老周。
老周是第一批伤兵,曾经是最出挑的轻骑兵,受伤跛了一条腿,上不了战场,却心性坚韧不肯落后,到了江家后,先是因骑射出众,任了秋喜安哥的骑射师傅,后来谷家赵家孩子们也过来,老周家就又兼任了几个打孩子的长矛教头。这一次过来开矿,老周也自告奋勇跟了过来,宋玥敬佩他的坚毅,也信得过他的为人,就把运输物资这一块交待给他。
探矿的进程最初三天很顺,打下去基本都是石炭层。到第四天,终于达到了岩石层,绕出去好大一段距离,才重新又找到石炭。
基建这边倒是没有这些顾虑,第一天搭了简单的炊棚和工棚后,第二天就开始搭建简单的工房、工棚,因为材料、人手足,又不讲究精细活儿,进展就很快,两天后,全木质化结构的工房先建好了,接着是工棚,花了三天,也就搭建起来了。
到这时,探矿那边的基本生活条件已经齐备。有吃有喝,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宋玥也就不再时时盯着了。
作坊里,开始蒸黄豆,开工制作新一年的豆酱和酱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