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赶快来体验!!!
“嗯,里长大叔的公文就那样胡乱堆在亭舍里面,我答应以后会定期帮他整理,建立纲目。公文随便看啦,就是不能拿出亭舍,但是碰到有趣的可以抄录回来。不过阿剑你要去买些笔墨、木版才行,里坊里面的木简卖很贵的。”
“嗯,好,我明天大早就到交易坊去买,你看还有什么东西要带的没有?”
“去买东西啊,好啊、好啊,我也要去!同去、同去...”
桃儿再喝了一碗后,表示这82年的老酒不好喝,改喝一种酸酸的饮料,好像是一种酸浆草捣碎发酵后的酸涩饮料,传说可以美容,所以在绿城的女孩子间比较流行。
肖宇对这82年的绿蚁酒感觉还不错,这老酒不像前世的米酒那么酸甜混浊,而是十分清冽,带着淡淡的苦涩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先用石灰澄清过。这酒度数虽然不高,但是经过窖藏,估计酒精度也有个十几度,而且后劲十足。肖宇喝了几碗,感觉略略有些醉意,看见廊檐外,天边一轮冰盘似的圆月,估计已经接近中秋了。
肖宇想起不知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的那些亲人、朋友是不是也能看到这一轮明月。随手抬起筷子,在酒碗上敲击,轻声哼起一首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调子是记忆中邓丽君那个版本,只是箫剑已经变声,又是一副唱惯了军歌的粗砺嗓子,加上前世就五音不全,东坡学士一首难得的婉约词被他不知跑调了几千里,演绎得如同塞外牧歌般分外粗犷苍凉。
还好桃儿在旁边只听了一遍,随着哼唱了几句就找到了调门。只是她听不懂肖宇唱出的语言,只是觉得歌词的韵脚很有味道。肖宇慢慢把歌词翻译给她,只是没有那种信、达、雅的技巧,只能转译大概的意思,他惊奇地发现,古今语言的韵脚倒还十分相似。桃儿听完了他的翻译,消化了一会,也敲击着碗碟,开始用大夏语言翻唱,这会轮到肖宇听不太懂了。这时曲调已经恢复了该有的迂回婉转,完全抒发了歌词中应有的意境,特别是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句,发音已经和现代很近似,婵娟又是音译,被桃儿略带软糯的嗓音清唱出来,几近天籁。
桃儿反复唱了几遍歌词,看来她很喜欢这首词,停下来沉吟了良久才从诗词的那种意境中脱离出来,长长叹了口气,才问道:“哥,这么好听的歌你是从哪里学来的,还有没有?”
据说,魔族是一个不擅长音乐的民族,和美国的黑人奴隶创造了丰富的流行音乐和舞蹈不同,魔族从起初就对音乐和艺术并不感冒。
魔经中认为,音乐是对国家、民族毫无用处的东西,白白浪费人力物力,所以魔族在建国后取消了大司乐等各级的乐官,也取消了各级官府对于音乐编写和表演的公款投入,甚至削减了祭祀的相关环节。虽然没有禁止民间的乐舞,但是国内音乐水平比起前朝已经大为降低。有邻国笑称,夏国早就没了真正的音乐,只剩下了下里巴人的乡村俚曲。所以,对听惯了田间小调和劳动号子的桃儿来说,一首好听的歌曲算是很新奇的东西,而且,音乐不但是不分国界,甚至是跨越了时空,这首现代谱曲的歌就得到了桃儿的共鸣。(注:《墨子》非乐,不赞成贵族庞大的礼乐支出。但是魔族有了机会掌权,上面不喜欢,下面自然禁止,音乐沦亡,也是可以合理推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